AI算力戰爭的驚天逆轉:昔日「礦工」如何挑戰雲端巨頭,成為Nvidia的新王牌?

當前的AI浪潮風起雲湧,從大型語言模型到生成式藝術,無一不讓我們驚嘆。在讚嘆這些技術突破的同時,我們很自然地認為,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這些傳統的雲端計算巨頭,是這場革命中無可爭議的基礎設施領導者。

然而,在AI運算能力的核心引擎室裡,一場顛覆性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事實遠比表面看起來更為複雜和出人意料。一群被稱為「NeoCloud」的新型專業公司正異軍突起,它們不僅填補了巨頭們留下的關鍵空白,更開始直接挑戰它們的統治地位。本文將揭開這場新戰場中最令人驚訝的動態,告訴你誰才是AI時代真正的算力新王。

一、從礦場到AI金礦:昔日「礦工」如何成為算力新貴

在這批挑戰者中,CoreWeave (CRWV) 的崛起故事尤為傳奇。它的前身是一家專注於加密貨幣挖礦的公司。這段看似不相關的經歷,卻為它在AI時代積累了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

挖礦業務的核心,是管理和運營由成千上萬張高性能GPU組成的龐大機隊。這意味著CoreWeave早已精通GPU的大規模採購、部署、後期維護以及數據中心的散熱與運維。當AI熱潮引爆對GPU算力的海量需求時,這些經驗被完美地平移到了AI數據中心的建設上,讓它們取得了領先優勢。如今,CoreWeave已運營著32個數據中心,部署了約25萬個Nvidia的高性能GPU,從昔日的「礦工」搖身一變,成為了AI時代的算力新貴。

二、豪賭未來:一家資不抵債的公司,為何成為Nvidia的寵兒?

CoreWeave的策略極其大膽,甚至可以說是瘋狂。它採用了一種高槓桿的金融模式來實現爆炸性增長:首先,從OpenAI等AI巨頭手中鎖定長期、高價值的算力合約;接著,將這些未來的穩定收入作為抵押品,向金融機構進行槓桿融資;最後,用融來的資金瘋狂採購更多的Nvidia GPU,進一步擴大算力規模。

這種策略的風險極高,其財務數據令人瞠目結舌:

  • 資產負債狀況: 根據財報,其2023年的資產負債率高達111%,2024年也維持在102%。這意味著公司在技術層面上已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
  • 現金流狀況: 公司的自由現金流狀況急劇惡化,僅在2025年上半年,其負現金流就達到了驚人的-40億美元。這意味著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燃燒現金來擴張,其生存完全依賴於不斷融資和未來合約的兌現,沒有任何喘息空間。

這個模式猶如一輛**「沒有剎車的賽車」**,它不能減速,只能一路狂飆,要麼衝向終點贏得冠軍,要麼在途中失控粉身碎骨。

然而,正是這種「全押」的姿態,讓它贏得了晶片巨頭Nvidia的青睞。Nvidia在這場算力競賽中扮演著「造王者」的角色,而它選擇了重注CoreWeave。根據Nvidia公佈的持倉文件,其對CoreWeave的投資佔其在此類別總持股的91%,這清晰地表明了兩者之間牢固的戰略聯盟關係。

三、雲端巨頭的窘境:為何微軟要向「逃難團隊」採購百億算力?

傳統雲端服務商(微軟、谷歌、亞馬遜)正面臨一個核心困境。他們提供的通用雲服務雖然功能廣泛,但對於AI應用所需的高性能、高頻計算來說,存在著致命的缺陷:

  • 高延遲與低性能: 傳統雲端只提供雲端伺服器存取,會造成較高的網絡延遲。而NeoCloud允許用戶直接存取實體伺服器,從而獲得AI模型訓練至關重要的低延遲和高性能。
  • 合約僵化死板: 雲端巨頭通常要求簽訂一到兩年的長期合約,這對於項目能否落地都還是未知數的AI新創公司來說是巨大的財務負擔。相比之下,NeoCloud的計費方式極其靈活,最短甚至可以按小時計費。
  • GPU供應短缺: 作為「造王者」,Nvidia會優先將稀缺的頂級GPU供應給像CoreWeave這樣的戰略投資組合公司。這使得雲端巨頭們即便手握重金,也只能排隊等待,陷入「七虎難下」的尷尬局面。

諷刺的是,這些過去的市場主宰者,現在反過來被迫向更小、更靈活的NeoCloud新創公司採購算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是:微軟向Nebius下了一張價值近200億美元的算力訂單。

Nebius的背景同樣獨特,其核心團隊因地緣政治因素從俄羅斯遷至荷蘭,被稱為「逃難團隊」。這個案例凸顯了市場的劇烈轉變:即使是資金和技術實力雄厚的雲端巨頭,也必須依賴這些新興力量來滿足其龐大的AI算力缺口。

四、兩種生存之道:「全押狂人」對決「穩健清流」

CoreWeave和Nebius代表了NeoCloud賽道上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 商業模式: 兩者的服務理念截然不同。CoreWeave的核心是**「賣算力」,它提供的是一輛「原廠車」,將最純粹的GPU計算能力交給客戶,讓像OpenAI、Meta這樣的「頂級玩家」自行改裝。而Nebius則專注於「賣算力解決方案」,它提供的是一套「定製西裝」**,為客戶量身打造從硬體設計、平台搭建到軟體管理的全棧式「保姆級」服務。
  • 目標客戶: CoreWeave瞄準的是擁有成熟工程師團隊的世界級AI巨頭,它們只需要底層算力。相反,Nebius服務的主要對象是中小型及初創AI公司,這些公司財力有限,需要更全面的技術支援來開發和部署模型。
  • 財務健康與策略演變: CoreWeave奉行高負債、燃燒現金的擴張策略。而Nebius則長期展現了穩健審慎的財務管理,負債率長期保持在50%以下,在CoreWeave虧損近3億美元的同時,Nebius在2025年第二季度實現了近6億美元的盈利,堪稱市場中的一股**「清流」**。然而,在拿下微軟的巨額訂單後,這位「穩健派」的策略也開始演變。Nebius同樣走上了利用未來合約進行槓桿擴張的道路,但手法更為高明:它將發展最好的兩個非核心業務獨立分拆出去融資,既為核心AI業務帶來現金流,又避免了將整個公司押上賭桌,展現了「向狂人學習,但保持理智」的戰略智慧。

一個新的競爭時代

AI算力的基礎設施版圖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重塑。傳統巨頭的優勢不再絕對,而以CoreWeave和Nebius為代表的新興力量正以不同的路徑迅速崛起。市場的「馬太效應」已經顯現,強者恆強,弱者將被無情淘汰。

在這場賭徒與策略家的高風險競賽中,誰的模式將最終定義AI基礎設施的未來?答案不僅決定了誰能成為下一個算力之王,也將決定誰能最終掌控我們技術世界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