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uard 首席經濟學家 Joe Davis:2025y巨型趨勢與供給面新週期
Joe Davis 的供給面框架、AI 與生產力、財政赤字與地緣風險之投資啟示
2025-09-22
Who is Joe David ?
Joseph H. Davis(博士)是Vanguard集團的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暨投資策略集團全球負責人. 他領導著一個由75人組成的全球研究團隊,負責Vanguard的思想領導議程以及投資方法論和模型的開發與監督
Joe Davis對經濟產業發展看法的深層分析
理論框架:供給面經濟學的創新視角
Joe Davis在其Vanguard巨型趨勢模型中建立了獨特的供給面分析框架,這套理論挑戰傳統需求導向的經濟分析. 他將經濟的長期驅動力分解為五大
「巨型趨勢」:
-
技術變革 :分為三個層次:
- 增強型(如個人電腦、電動工具):提升勞動生產力但不替代人力
- 效率型(如自動化生產線):以機器替代人工任務
- 轉型型(如電力、AI):引發全經濟重組的通用技術革命
-
人口結構變化:人口成長率與年齡結構的演變
-
財政赤字與債務:政府結構性赤字的規模與性質變化
-
全球化:國際貿易與直接投資趨勢
-
地緣政治風險:會產生經濟動盪的衝突事件
當前供給型正循環的深度解析
Davis認為,美國2022-2024年的經濟韌性並非聯準會貨幣政策的「軟著陸」成果,而是供給面幸運因素的結果:
生產力激增的結構性因素
- 新創企業激增效應:疫情期間高科技領域新創企業大量成立,推升創新動能
- 勞動力重新配置:與其他國家採用無薪假政策不同,美國失業後快速重返就業市場,促成勞工流向更具生產力的職位
- 定向財政刺激:美國擴張性財政政策集中投資半導體、資訊科技等特定產業,提升目標部門生產力
數據驗證與國際比較
2022年第二季至2024年第二季期間:
- 美國生產力成長:4%
- 勞動供給成長:1.8%
- 其他已開發經濟體:普遍呈現生產力疲弱,特別是澳洲、加拿大、義大利、德國
長期結構變數的系統性風險
人工智慧的轉型潛力與限制
Davis的AI分析採用任務替代模型,預估已開發經濟體約30%的工作時間將在20年內由AI執行. 但他強調:
J曲線效應:如同電力革命(1894年開始,1920年代才顯著提升生產力),AI的生產力效益預計要到2020年代末期才會顯現
分化影響:
• 約20%職業將面臨大規模自動化
• 80%職業將看到材質性增強(平均節省43%工作時間)
• 預估2035年前AI整合可使生產力提升20%,推動2030年代美國GDP年成長率達3%
國際競爭優勢:美國在AI投資上領先(2023年598億美元,遠超歐盟98億、中國89億美元)
財政結構性挑戰的量化分析
Davis運用歷史數據建模發現,結構性財政赤字(非戰爭或週期性因素)對通膨的影響被嚴重低估:
- 通膨貢獻度:近年高通膨中約150個基點來自結構性赤字上升
- 債務軌跡預警:若赤字持續攀升,美國國債殖利率可能飆升至9%,機率超過80%會突破7%
- 人口老化壓力:社會保障與醫療支出驅動的結構性赤字將持續惡化,類似1980年代雷根時期的財政擴張
自然利率(R-star)的結構性上升
Davis模型顯示,2019年至2023年期間自然利率從0.8%上升至1.54%,主要由兩大因素驅動:
- 技術進步放緩:貢獻45個基點(佔74個基點升幅的61%)
- 結構性財政赤字:貢獻21個基點
這意味著即便聯準會降息,長期利率仍將維持高位
外部風險的政策動態影響
貿易政策的供給面衝擊
Davis特別關注關稅政策與移民限制對供給面的負面衝擊:
供給收縮機制:
- 關稅推升進口成本,削弱供給能力
- 移民限制減少勞動力供給,加劇勞動市場緊張
- 兩者結合可能觸發「停滯性通膨」(經濟成長放緩但通膨上升)
- 量化影響評估:若政策風險實現,美國GDP成長率可能從目前3%降至2%以下
地緣政治的供應鏈重構
去全球化趨勢:Davis模型顯示,全球化對美國通膨的影響其實相當有限,過去數十年僅溫和降低通膨. 因此「慢全球化」對通膨的負面衝擊也不會太劇烈,但會增加經濟不確定性
情境概率分析與投資意涵
Davis運用其模型對2028-2040年提出三大情境:
- 樂觀情境(45-55%機率): AI成為轉型型GPT:生產力大幅提升,抵消人口老化壓力
- 年均GDP成長率:3.1%(其中近半來自AI貢獻)
- 通膨維持溫和水準
- 聯邦基金利率維持4%以上但通膨受控
- 悲觀情境(30-40%機率): AI效果有限,財政主導:技術進步不足以克服結構性赤字
- 年均GDP成長率:約1%
- 高赤字推升利率與通膨
- 債務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 中性情境(20%以下機率)
- 維持現狀:類似過去十年的緩慢成長模式
- Davis認為此情境機率最低,顯示重大變化不可避免
深層經濟邏輯與政策反思
Davis的分析顯示,傳統的需求管理政策(貨幣與財政政策)在面對供給面主導的經濟變動時效果有限. 關鍵在於:
- 供給優先原則:只有當供給面力量處於主導地位時,才能實現「成長上升、通膨下降」的理想組合
- 政策協調必要性:貨幣政策需要與技術政策、移民政策、貿易政策協調,才能有效管理經濟轉型期的不確定性
- 長期視角重要性:短期政策調整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需要針對AI發展、人口老化、債務可持續性制定長期策略
Davis的深層分析揭示,未來十年將是決定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格局的關鍵期,供給面革新與結構性挑戰的拉鋸戰將重新定義經濟成長的可能性邊界.
近期經濟展望重點
Joe Davis指出,美國近期的經濟成長與通膨同時改善,關鍵在於供給面正向發展,包括勞動力增加與生產力提升. 但他也提醒,這些正面因素存在逆轉風險,如若消退,可能會成為未來經濟挑戰.
對2025年美國經濟,Vanguard的預測出現分歧:早期展望認為增長可維持在2%以上,但隨著地緣衝突及貿易摩擦升溫,Joe Davis帶領團隊下修了GDP成長率預期至1%以下,且警示潛在「停滯性通膨」風險(經濟活動停滯但物價上升).
此外,他預估聯準會很難輕易降息,市場必須兼顧成長放緩與通膨回溫的拉鋸.
長期產業及投資觀點
Joe Davis在新書及多次訪談中強調,未來十年將由「巨型趨勢」主導,包括:
• 人工智慧帶來的生產力變革
• 年齡結構高齡化與人口成長放緩
• 去全球化與貿易摩擦(如新一輪關稅)
• 政府債務攀升
他認為,AI雖然可能推升生產力,但不足以全面緩解結構性經濟壓力;在投資布局上,需注意資產估值偏貴與結構性轉變風險。
參考連結
以下是文中引用的所有參考資料網址:
- https://www.vanguard.co.uk/content/dam/intl/europe/documents/en/vemo-2025-global-outlook-summary-gbp-en-pro.pdf
- https://corporate.vanguard.com/content/dam/corp/research/pdf/isg_vemo_2025.pdf
- https://www.vanguard.co.uk/professional/vanguard-economic-and-market-outlook
- https://corporate.vanguard.com/content/corporatesite/us/en/corp/articles/amid-turbulence-new-economic-outlook.html
- https://www.morningstar.com/personal-finance/joe-davis-how-capitalize-megatrends
-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vanguards-global-chief-economist-offers-ways-to-sharpen-your-investing-strategy-for-the-future-143026105.html
-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joseph-h-davis_amid-turbulence-a-new-economic-outlook-activity-7316507654502182912-yhNr
- https://www.nl.vanguard/professional/insights/macro-economics/amid-turbulence-a-new-economic-outlook
- https://www.vanguard.co.uk/professional/insights/tariffs-and-market-volatility-perspectives-for-investors
- https://www.fr.vanguard/professionnel/analyses/amid-turbulence-a-new-economic-outlook
- https://www.fr.vanguard/content/dam/intl/europe/documents/en/vemo-2025-global-outlook-summary-eur-en-pro.pdf
- https://global.morningstar.com/en-eu/economy/us-economy-is-turning-pointand-stakes-are-higher-than-you-might-think
- https://www.fa-mag.com/news/ai-will-be-augmentative–not-dystopian–vanguard-economist-says-7